案例1:
前几年张先生就被诊断出患有精神分裂症,整天疑神疑鬼,走在路上总是怀疑有人在跟踪他,上班时也总觉得领导和同事在背后说他坏话。后来情况越来越严重,开始怀疑周围的人要谋杀他,于是把自己关在家中,不敢出门。
妻子王女士(无精神病过往史,家族中也未有精神病史)刚开始对丈夫所言概不相信,可照顾丈夫久了之后,王女士动摇了,最后发展到跟丈夫一样,整日精神恍惚疑神疑鬼。被邻居称作“精神病夫妇”。
案例2:
小易(化名)曾是某高校的英语老师,从事教学没几年,不幸的事就发生了,她总是认为同事在说自己坏话,学生也要谋害她,性格变得孤僻,行为也变得让常人难以理解。后被确诊为精神分裂症,学校让她回家休养。
小易与母亲李女士(无精神病过往史,家族中也未有精神病史)相依为命,在小易患病后,李女士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照顾女儿身上,形影不离。然而,一段时间后,原本健康的母亲也出现了类似女儿的病状。
上述两个案例似乎证实了一个观点:精神分裂症具有传染性。事实真的如此吗?
其实,不管王女士也好还是李女士,她们患得都不是精神分裂症,而是感应性精神障碍。感应性精神障碍主要发生在关系密切的两人之间,像案例中的夫妻、母女等,它主要是一种以系统妄想为突出症状的精神障碍。简单的说,如果一方出现了妄想症状,另一方由于长时间相处受其影响,也可能会出现类似的症状。其中早患病一方为原发者,受影响一方为被感应者。
感应性精神障碍发病原因主要是原发者与被感应者关系密切,长期相处,有着深厚的感情。如果被感应者对原发者有着强烈的认可度和依赖性,那么被感应者就会无意识自觉地接收来自原发者的妄想内容。
虽说感应性精神障碍不属于精神分裂症,但是不加以治疗就有可能发展成为精神分裂症。那患上感应性精神障碍该如何治疗呢?
1、将原发者与被感应者分开。分开后被感应者就不会受到来自原发者的影响,也不会无意识地模仿原发者,症状自然而然就能消除。
2、帮助被感应者树立正确的认识。被感应者被“传染”,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被感应者过于依赖原发者,缺乏主见,对原发者传递的信息无法分辨对错。因此要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方式,树立正确的认知。
温馨提示:感应性精神障碍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,只要能够及时发在日常的生活中人们不乏和焦虑症患者有所接触,他们往往情绪比较焦躁,而且对周围的人和事物比较的警惕,总是消极觉得不好的时候都会发生在他们的身上等等,常见的病因主要是遗传、剧烈的环境变化等等。现,及时治疗,就能早日康复!
我院在我省开设有网络免费咨询绿色通道以及24小时咨询预约热线:0371-60999339(点击可直接拨打),双重就诊服务让患者就医看病更加方便,欢迎广大患者前来咨询。